努尔哈赤为何杀长子诸英?
诗和远方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
http://m.biqugess.com)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第(3/3)页
“五大臣”就是努尔哈赤“信用恩养、同甘共苦”的费英东、额亦都、何和里、安费扬古、扈尔汉。他们早年便追随努尔哈赤,威望高,权势重,历战阵,建殊勋,攻克图伦城时褚英尚在襁褓之中。
五大臣也不满于褚英专军机、裁政事的地位,力求同“四贝勒”结合,共同扳倒褚英。“五大臣”首告嗣储褚英,似有贰心之嫌。
从褚英方面来说,他对“五大臣”这样建州的“柱石”和“元勋”,缺乏谦恭的态度;对诸弟又没有笼络的智术,而是想趁父汗努尔哈赤在世时,逐渐削夺他们的财富和权力,以便巩固自己的储位。这样的做法使“四贝勒”与“五大臣”人人自危,更促进了他们的联合。由是,褚英陷于孤立。
双方矛盾的逐渐明朗化和日渐激化,使努尔哈赤不得不在长子褚英和“四贝勒”、“五大臣”之间作一个抉择。他反复权衡,最终决定疏远褚英。尔后两次进攻乌拉,努尔哈赤都没有派褚英出征,而让他在家留守。
褚英并没有从中汲取教训,反躬自省,暗自韬晦。相反,《清史稿褚英传》记载:“褚英意不自得,焚表告天自诉”,于是获“咀呪”之罪(《清史稿》卷二一六)。万历四十一年(1613年)三月二十六日,努尔哈赤命将长子褚英幽禁在高墙之中。
“四贝勒”和“五大臣”借机联合向努尔哈赤告发褚英。努尔哈赤让他们每人写一份文书呈送。《满文老档太祖》癸丑年即万历四十一年(1613年)记载他们控告褚英的“罪状”是:
第一,褚英挑拨离间,使“四贝勒”、“五大臣”彼此不和;
第二,声称要索取诸弟贝勒的财物、马匹,引起诸弟不满;
第三,曾言:“我即位后,将诛杀与我为恶的诸弟、诸大臣。”
这些罪状无疑加速了褚英的悲剧进程,而他此时已经失去了申辩的权利。
万历四十三年(1615年)八月二十二日,褚英死,年仅36岁。后葬在清东京陵。
褚英是病死,是幽禁而死,还是被处死?在褚英死后300多年时间里一直是一个历史之谜。《清史列传褚英传》记载:“乙卯闰八月(《无圈点老档》记作“八月”),死于禁所。”也没有交待褚英的死因。《满文老档》记载褚英事迹也很简略。
褚英死因之谜是怎样被揭开的呢?事情是这样的:
1962年,在台湾台中市雾峰北沟故宫博物院地库里,发现了《满文老档》(即《无圈点老档》)。后广禄、李学智先生以《老满文原档》为书名加以介绍。
1969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加以影印出版,以《旧满洲档》作书名,陈捷先教授撰写长文介绍。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,清朝在乾隆时期对这份“老档”的整理与重钞的档案。当年官员从满本堂(收藏满文档案房)借还书以及呈送时都用《无圈点老档》这个名字,于是称它作《无圈点老档》,并且对其七部重钞本也分别定了名称。《无圈点老档》中对褚英之死作了记载,从而解开了褚英死因之谜:
聪睿恭敬汗以其长子阿尔哈图图们,心术不善,不认己错,深恐日后败坏治生之道,故令将其囚居于高墙内。经过二年多之深思,虑及长子若生存,必会败坏国家。倘怜惜一子,则将危及众子侄、诸大臣和国民。遂于乙卯年聪睿恭敬汗五十七岁,长子三十六岁,八月二十二日,始下决断,处死长子。
乾隆皇帝在命臣工重钞《无圈点老档》时,谕旨圈画删掉努尔哈赤命杀死长子褚英这段重要史料,是为亲者、尊者、贵者、贤者讳,不让创建龙兴大业的太祖,留下残暴的痕迹。
在这里我顺便说一下,满洲宗室有个传统,父亲获罪死后,并不影响其子被任用。比如舒尔哈齐死后,子阿敏后位列四大贝勒,济尔哈朗爵郑亲王、官至摄政王;褚英被杀,他的三个儿子,长子杜度后为贝勒,三子尼堪后为亲王,都受到重用。
几百年来,人们一直在探询:努尔哈赤究竟为什么在短短几年时间里,幽死胞弟,杀死亲子,骨肉相残,做出这么违背常理的事情?要知道,舒尔哈齐、尤其是褚英,不仅是他的骨肉至亲,而且是他创业过程中的得力助手、股肱之臣,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,最终促使努尔哈赤下定决心杀害他们呢?
努尔哈赤为何杀长子诸英?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